將臨期大對經(O Antiphons) •李子忠撰• 將臨期最後八天(17-24日),教會積極準備慶祝耶穌聖誕, 彌撒中選讀的福音,也直接指向主的誕生。 除聖誕前夕那天外,七天晚禱的聖母讚主曲有特殊的對經, 採用基督的不同稱號為主題,組成一系列以「啊」開始的經文, 統稱為「啊對經」(O Antiphons)或「大對經」(Great Antiphons)。 這些對經均以拉丁文編寫及譜曲,它們順序為: -「啊!智慧」(O Sapientia) -「啊!上主」(O Adonai) -「啊!葉瑟的苗裔」(O Radix Jesse) -「啊!達味的鑰匙」(O Clavis David) -「啊!東方的旭日」(O Oriens) -「啊!萬民的君王」(O Rex Gentium) -「啊!厄瑪奴耳」(O Emmanuel)。 這些稱號代表人類對救主的期待,充滿深邃的聖經典故。 更巧妙的是,若我們把每個稱號的拉丁文首字母倒連起來, 便成了基督一句簡潔的回應:ERO CRAS,意即「我明天就要來到」, 彷彿回響著聖經的結語:「的確,我快要來」(默22:20)。 這七句對經約寫於七至八世紀,有共同的結構: 先是一個來自舊約的默西亞稱號,繼續是這稱號的闡釋, 最後以一句「求你快來」(Veni)作引子的祈求作結束。 這些舊約稱號早於四世紀時,已被詩人兼教宗聖達瑪穌(St Damasus 304-384) 和教父兼聖師聖安博(St Ambrose 339-397)率先用來喻指基督。 有些教會傳統按不同次序來排列,甚或加入新的對經, 使其總數達到八至十二個不等。 這組大對經是教會的古老傳統,是神聖禮儀中的瑰寶,實值得保存和發揚光大。 這些對經被納入彌撒禮儀中,用作十二月十七至廿三日的福音前短句, 與晚禱聖母讚主曲的對經互相呼應。 大對經的拉丁原文如下: (17) O Sapientia, quae ex ore Altissimi prodiisti, attingens a fine usque ad finem fortiter, suaviterque disponens omnia, veni ad docendum nos viam prudentiae. (18) O Adonai, et Dux domus Israel, qui Moysi in igne flammae rubi apparuisti, et ei in Sina legem dedisti, veni ad redimendum nos in brachio extento. (19) O Radix Jesse, qui stas in signum populorum, super quem continebunt reges os suum, quem gentes deprecabuntur, veni ad liberandum nos, jam noli tardare. (20) O Clavis David, et sceptrum domus Israel, qui aperis et nemo claudit, claudis, et nemo aperit, veni et educ vinctum de domo carceris, sedentem in tenebris, et umbra mortis. (21) O Oriens, splendor lucis aeternae, et Sol justitiae, veni et illumina sedentes in tenebris et umbra mortis. (22) O Rex gentium, et desideratus earum, lapisque angularis, qui facis utraque unum, veni, salva hominem, quem de limo formasti. (23) O Emmanuel, Rex et Legifer noster, exspectatio gentium, et Salvator earum, veni ad salvandum nos, Domine, Deus noster. 12月17日 對經:啊!智慧(O Sapientia)! 你由至高者口中發出,無微不至,剛柔並用,治理萬物。 求你快來,教導我們智慧之路。(參看德24:5; 智8:1; 依40:14) 「那麼,我們該作什麼呢?」(路3:10)-當若翰洗者向人宣講悔改的洗禮, 好迎接默西亞時,群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不斷要作出許多決定:「我們該作什麼呢?」有些決定涉及個人、家庭和事業, 有些卻有關我們人生的基本抉擇:我們面對這些抉擇往往不知所措。 從宏觀的角度看,人類對自身的存在和生態環境,都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 若不慎作出錯誤的選擇,不但會危害自己,而且還會禍延後代和整個宇宙。 我們在本性的層面,感到軟弱無助,要面對的問題又往往大於我們的能力, 我們需要來自天上的智慧。在箴言篇中,這智慧彷如生命樹(箴3:18), 又如一位富裕的女主人(箴9:1-6),她在天主創造天地時, 遊戲其間,悅樂主心(箴8:22-31)。德訓篇指她發自天主的口中, 好像雲彩一樣覆蓋大地(德24:5-6),在選民間支搭帳幕(德24:12-13)。 智慧篇形容她是獨一無二和無所不能的;她雖恆存不變,卻常使萬物更新(智7:27)。 保祿給我們指出,舊約聖經所指的天主智慧,其實就是耶穌基督(格前1:24)。 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6),即那從至高者口中發出,無微不至, 剛柔並用,治理萬物,並教導我們智慧之路的天主聖言。 「仁慈的上主!你以你的智慧造了人類,使他統治你所造的萬物, 吩咐他以聖德和正義管理世界,以正直的心施行權力: 求你賜給我侍立於你座旁的智慧,因為即便有人是完人,如果沒有出於你的智慧, 他實算不了什麼」(智9:1-4,6)。 12月18日 對經:啊!上主(O Adonai),以色列的首領,你在荊棘中的火焰顯現給梅瑟, 又在西乃山上頒布十誡。求你快來,伸出援手救贖我們。 (參看出6:2-3; 瑪2:6; 出3:2; 20; 6:6; 耶32:21) 在巴比倫的統治下,猶大王漆德克雅只是個傀儡,絕非選民的救主。 真正的救主是達味的另一個苗裔,他才堪稱為「上主是我們的正義」(耶23:6) --這稱號原是漆德克雅(Zedekiah)這名字的含義。 耶肋米亞叫選民期待那要拯救他們的「上主」(Adonai), 亦即那要與我們同在的天主-厄瑪奴耳(Emmanuel)(瑪1:24)。 「上主」這名字其實是「雅威」(Yahweh)的代號,猶太人為了避諱天主之名, 便在這名字下面插入了「上主」(Adonai)的韻母, 因為他們認為「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之名」(出20:7),是指人不可直呼「雅威」。 雅威之名是天主在西乃山啟示給梅瑟的:「我是雅威。我曾顯現給亞巴郎、依撒格 和雅各伯為『全能的天主』,但沒有以『雅威』的名字將我啟示給他們」(出6:2-3)。 這名字對選民來說,就是天主與他們同在的保證,這名字含有 「那今在、昔在及將來永在者」(默1:4)的意義。而上主臨在選民當中, 就是一種拯救行動:「我是上主,我要使你們擺脫埃及人的虐待, 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出6:6),「領以色列的後裔由北方, 由他驅逐他們所到的各地回來,使他們再住在自己的故鄉」(耶23:8)。 天主在西乃山所作的啟示,在耶穌基督身上完滿地實現了。 我們在耶穌身上看見了天主的真肖像(哥1:15),因為他就是那「出自天主的天主, 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 12月19日 對經:啊!葉瑟的苗裔(O Radix Jesse),你是萬民的旗幟;在你面前, 列王都啞口無言,萬民都驚奇不已。求你快來,拯救我們,不要再遲延了。 (參看依11:10; 52:15; 哈2:3; 希10:37) 巴比倫消滅猶大國後,達味王室顯然未能滿全選民對救主默西亞的期待: 國家不復在,王室無後繼,一切都似乎落空了。充軍回國後,達味的後裔 則魯巴貝耳只重修了天主的聖殿,卻沒有為選民復興國家。 稍後,瑪加伯家族雖然成功復國,並重新建立短暫的王朝, 他們卻不是裔出達味(而是肋味後裔)。選民的期望仍然未能實現。 達味的王室就像一株被砍倒的大樹,一切希望就此結束。 可是,上主的計劃和許諾是出人意表的,就像一棵被砍倒的橄欖樹, 嚴冬一過,就在僅餘的樹幹上冒出一個嫩枝,不久竟紮實茁壯起來, 延續了橄欖樹的生命。 依撒意亞先知就以這經驗來鼓勵選民,在絕望中依然信賴上主, 因為「由葉瑟的樹幹將生出一個嫩枝,由他的根上將發出一個幼芽……那一日, 葉瑟的根子將成為萬民的旗幟,列邦必將尋求他」(依11:1,10)。 耶穌就是先知所預言的葉瑟苗芽,是那「出於達味家族的後裔」(默22:16)。 但這位耶穌並不以君王的姿態而來,卻以「上主僕人」的形像出現, 故此先知提醒選民:「請看,我的僕人必要成功,必要受尊榮,必要被舉揚, 且極受崇奉。就如許多人對他不勝驚愕……眾民族也都要對他不勝驚異, 眾君王在他面前都要閉口,因為他們看見了從未向他們講述過的事, 聽見了從未聽說過的事」(依52:13-15)。這令人不勝驚異的事, 就是天主竟降生成人,為拯救我們。這是個極大的奧秘,我們面對它只能閉口無言。 這對經不但請求默西亞快來,而且還懇切的祈求說:「求你快來, 拯救我們,不要再遲延了」。我們之所以這樣祈求,是因為哈巴谷先知告訴我們: 「這神視有一定的時期,最後必要實現,決無欺詐;若遲延了,你應等待; 它必定來,決不誤期」(哈2:3)。希伯來書的作者也引用先知的話說: 「原來你們所需要的就是堅忍,為使你們承行天主的旨意,而獲得那所應許的。 因為還有很短的一會兒,要來的那一位,就要來到,決不遲緩」(希10:36-37)。 將臨期提醒我們要期待上主,要和聖神和新娘(教會)一起祈求說:「你來吧!」 好使「凡聽見的也要說:你來吧!」(默22:17)主,願你的國來臨! 12月20日 對經:啊!達味的鑰匙(O Clavis David),你是以色列的權杖,你開了, 無人能關;你關了,無人能開。求你快來,救拔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下的人, 解放受壓迫的人民。(參看默3:7; 依22:22; 42:7; 詠107:10,14; 路1:79) 默示錄的作者用了先知論王室家宰厄里雅金的話放在耶穌身上:「那聖潔而真實的, 掌有達味鑰匙的,開了無人能關,關了無人能開…」(默3:7; 依22:22), 喻指耶穌有天國的一切權柄。耶穌以這鑰匙釋放「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下的人, 解放受壓迫的人民」(依42:7; 參看詠107:10,14)。 這正是洗者若翰的父親匝加利亞所預言的,耶穌就是那高升的旭日, 「為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路1:78-79)。 天主藉依撒意亞先知給予猶大王阿哈次的徵兆,就好比一柄開釋疑難的鑰匙, 可是他卻沒有接受(依7:10-14)。人類一直期待著一柄解決一切疑難的鑰匙, 耶穌卻滿全了這期待。 耶穌不但釋放我們的疑難和肉體上的痛苦,他也釋放我們心靈的桎梏和頑固。 一個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講道時治好了一位傴僂的病婦, 會堂長怪責他在安息日上治病,他便這樣回答說:「假善人哪! 你們每一個人在安息日,有不解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水的嗎? 這個女人原是亞巴郎的女兒,她被撒殫纏住已經有十八年了,安息日這一天, 就不該解開她的束縛嗎?」(路13:10-17)當耶穌治好這婦人時, 我們就好像聽見一柄鑰匙轉動的聲音,打開了她頑疾的枷鎖, 同時也打開了我們頑固和墨守的心結。 12月21日 對經:啊!東方的旭日(O Oriens),你是永恆光明的光輝,正義的太陽。 求你快來,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下的人民。 (參看匝6:12; 拉3:20; 詠107:10; 路1:78-79; 依9:1) 雅歌作者把天主與人類的關係,比作一位新郎熱切渴望與新娘永遠結合。 在愛人眼中,這新郎就好像一隻跳過山崗,躍過丘陵, 向她奔來的羚羊或小鹿(歌2:8-9)。教會渴望基督的來臨, 側耳細聽他的聲音(歌2:8),聖神慫恿新娘教會, 並與她齊聲說:「你來吧!」(默22:17)將臨期的高峰已在眉睫, 教會引頸長盼,希望得見這東方升起的旭日:「看,有一個人名叫旭日(Oriens), 他要自動升起」(匝12:6拉丁譯本),「正義的太陽將要升起, 以自己好似箭羽的光芒普施救恩」(拉3:20)。 我們對耶穌誕生的日期無法考證,昔日羅馬教會訂定了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慶祝主的誕生,目的是要取代羅馬傳統的太陽節(Sol Invictus), 因該天是冬至後日照時間由最短逐漸加長的日子。更大的理由是, 基督被喻為正義的太陽,以他的真光普照世人,並施以救贖。 「這是出於我們天主的慈懷,使旭日由高天向我們照耀, 為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並引我們的腳步, 走向和平的道路」(路1:78-79)。 新一天的開始常能帶給人重新振作的希望,徹夜不寐的病人渴望黎明的來臨, 準備出發旅行的小孩急不及待的等候晨曦的來臨, 看更守夜的人巴不得曙光立即出現,心懷大志等待大展拳腳的人 急待旭日高升--這些經驗都加深我們期待基督的來臨。 「天主是光,在他內沒有一點黑暗」(若一1:5)。在基督內「有生命, 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他」(若1:4-5)。 12月22日 對經:啊!萬民的君王(O Rex Gentium),你是眾百姓的希望, 使雙方合而為一的角石。求你快來,拯救你用泥土造成的人類吧! (參看蓋2:8; 依28:16; 弗2:14,20; 創2:7) 耶穌回答比拉多說:「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 為給真理作證」(若18:38)。我們可以說,他也為此而死, 因為在他十字架的罪狀牌上寫著:「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若19:19)。 可是耶穌不但是猶太人的君王,也是萬民的君王。在今日民主風氣極盛的時代, 我們有時真難明白,耶穌為何竟以君王自居! 這疑難來自歷代君主的統治者姿態,加上許多王室成員的醜聞, 使人對王者產生負面的印象。 耶穌貴為天主和萬物的主宰,是名符其實的宇宙君王, 但他卻以自己的生命給人指出,為王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我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他又說:「人子不是來受服事, 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谷10:45)。 他又教訓門徒說:「外邦人有君王宰治他們,那有權管治他們的,稱為恩主; 但你們卻不要這樣: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領袖的,要成為服事人的。 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 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路22:25-27)。 這位萬民的君王,是眾百姓的希望(蓋2:8拉丁譯本), 又是天主置於熙雍的精選角石,使信賴他的人不致動搖(依28:16; 弗2:20)。 在耶穌身上,尤其在他的十字架上,萬民都合而為一, 結合成一個新人類(弗2:14-16)。這人類正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 以泥土造成的(創2:7)。 12月23日 對經:啊!厄瑪奴耳(O Emmanuel),我們的君王和立法者,列邦的期望, 萬民的救主,我們的天主。求你快來,救贖我們。 (參看依7:14; 8:8; 創49:10; 依33:22) 「厄瑪奴耳」這個名字予人無限的慰藉,使人有莫大的信賴和安全感, 因為它的意思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昔日依撒意亞曾以厄瑪奴耳的預言 來振奮頹喪的猶大王阿哈次(依7:10-17),天使也同樣以厄瑪奴耳的誕生, 來激勵充滿疑慮的義人若瑟(瑪1:23)。 厄瑪奴耳這個名字雖然在聖經上只出現了幾次,但「我(天主)與你同在」 這句話,卻多次成了人們的鼓勵和安慰(參看詠23:4):梅瑟(出3:12), 若蘇厄(蘇1:5),基德紅(民6:12-13),耶肋米亞(耶1:8),瑪利亞(路1:28) 和宗徒們(瑪28:20),都是因了這句話才有勇氣完成他們的使命。 天主與我們很接近,他就在我們中間。他是無限偉大的,天地也無法容納他; 但他也是微小的,以致可以居於我們心中。每年的聖誕節都在提醒我們, 天主要和我們接近,甚至自願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個,成為真正的厄瑪奴耳。 我們無須畏懼,因為「上主是我們的立法者,上主是我們的君王, 他必拯救我們」(依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