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日 復活期第六周星期五(聖詠集第二周) 誦讀日課 (按:晨禱後任何時辰皆可)
開端詞
領:天主,求你快來拯救我;
眾:上主,求你速來扶助我。
領: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
眾: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阿肋路亞。
讚美詩
這是天上的日子,
寧靜又光明,
基督神聖的血,
滌除了世界的罪行。
亡羊重獲信德,
盲者找到光明,
強盜蒙受救恩,
誰還退縮或心硬?
罪犯回頭,
歸向基督,
即日喜獲天福,
天使也大感震驚。
奇妙的奧蹟,
人類的救贖,
基督死在木架上,
以血肉醫治血肉的毛病。
這是奇恩彰顯的日子,
罪惡尋求寬恕,
愛心克服畏懼,
死亡產生新的生命。
耶穌,你是復活的喜樂,
黑暗中的光明,
求你使重生的我們,
分享你勝利的光榮。
耶穌,勝利歸於你,
你克服了死亡,
偕父及聖神永享光榮。
世世無窮。亞孟。
聖詠吟唱
對經一:上主,求你不要在氣憤中處罰我。
聖詠38(37) (處於急難中的罪人的哀禱)
「所有與耶穌相識的人遠遠站著。」(路23:43)
壹
上主,求你不要發怒而譴責我,※
不要在氣憤中而處罰我。
因為你的箭深深射中我,※
你的手重重壓著我。
在你盛怒之下,我已體無完膚,※
我犯罪的後果,使我粉身碎骨。
因為罪惡的洪流使我滅頂,※
愆尤的重擔使我不勝負荷。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
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對經一:上主,求你不要在氣憤中處罰我。
對經二:上主,我的心願常在你面前。阿肋路亞。
貳
我的瘡痍潰爛不治,※
由於我的愚昧無知。
我心悲傷,腰背傴僂,※
終日苦悶,滿懷憂愁。
因為我的五內焦灼如焚,※
我已體無完膚,失去人形。
精疲力竭,奄奄一息,※
心痛欲絕,嗟歎不已。
我主,我的心願常呈現在你的面前,※
我的悲歎不會向你隱瞞;
我心驚肉跳,精力耗盡,※
我視力衰退,雙目失神。
我遭難時,
良友都袖手旁觀,※
親人都站得很遠。
追索我性命的人,張設羅網,+
想陷害我的人,惡言中傷,※
他們要日夜盤算害人的勾當。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
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對經二:上主,我的心願常在你面前。阿肋路亞。
對經三:我向你承認我犯了罪愆,上主,我的救助求你不要拋棄我。阿肋路亞。
叁
我卻像聾子,有耳聽不見,※
又像啞吧,有口不能言。
我好像一個人失去聽覺,※
有口而不能辯駁。
上主,我只有仰望你!※
我主,我的天主,你必應允我!
我曾說過:「不要讓他們洋洋得意,※
因我失足而沾沾自喜。」
我生來就易於失足,※
因此我心常感痛苦。
的確,我承認我犯了罪,※
因此我常悲傷而羞愧。
無故加害我的人,凶暴強悍,※
無理憎恨我的人,肆無忌憚;
他們對待我以怨報德,※
他們惱恨我,因為我守正不阿。
上主,求你不要捨棄我,※
我主,求你不要遠離我。
我的上主,我的援助,※
求你快來救護。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
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對經三:我向你承認我犯了罪愆,上主,我的救助求你不要拋棄我。阿肋路亞。
領:天主藉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阿肋路亞。
答:使我們重生,獲得永生的希望。阿肋路亞。
誦讀一
恭讀若望一書3:11-17
(手足之愛)
原來你們從起初所聽的訓令就是:我們應彼此相愛;不可像那屬於惡者和殺害自己兄弟的加音。加音究竟為什麼殺了他?因為他自己的行為是邪惡的,而他兄弟的行為是正義的。
弟兄們,如果世界惱恨你們,不必驚奇。我們知道,我們已出死入生了,因為我們愛弟兄們;那不愛的,就存在死亡內。凡惱恨自己弟兄的,便是殺人的;你們也知道:凡殺人的,便沒有永
遠的生命存在他內。我們所以認識了愛,因為那一位為我們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也應當為弟兄們捨棄生命。誰若有今世的財物,看見自己的弟兄有急難,卻對他關閉自己憐憫的心腸,天主的愛怎能存在他內?
對答詠 若一3:16,14
領:我們所以認識了愛,因為基督曾為我們捨命。
答:我們也應當為弟兄們捨命。
領: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出死入生,因為我們愛弟兄們。
答:我們也應當為弟兄們捨命。
誦讀二
選讀聖奧思定主教《論若望福音》
(兩種生命)
教會認為兩種生命,都是天主啟示並託付給它的。其中之一是信德的生命,另一種是面見天主的生命;一種是在旅世的時期中,另一種是在永遠的住所中;一種是在勞苦中,另一種是在安息中;一種是在旅途中,另一種是在天鄉裡;一種是在活動中,包括勞作,另一種是默觀生活,是勞動的賞報。
使徒伯多祿象徵前者,若望象徵後者。前者延續到世界末日,到那一日它就達到了目的。後者必須等到世界窮盡之後方能完成。但是在來世這生命卻是無盡止的。因此基督對伯多祿說:「跟隨我吧!」但關於若望,他卻說:「如果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
你要跟隨我,效法我忍受現世的痛苦;「你要留到我來的時候」,我將帶給他永福。可如此更清楚的說明這一點:如果你效法我苦難的榜樣,你的行為才是完美的;但若望那默觀的生活只是開始,應持續到我來的時候,那時,才能達到圓滿的境界。
忠實地跟隨耶穌,一直到死,這是完全的忍耐;活到基督來的時候,才能有完備的知識。在這死者的地區,人應忍受現世的痛苦,但在生者的領域那裡,將看見主的美善。
主所說的:「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不該想他是說「存留」或「長存」,而是指他應該期待。因為若望所象徵的生活不是現在,而是到基督要來的時候才完成的。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正好相反,基督向他說:「你跟隨我吧!」是指他在現世應該去完成,才能達到所期待的目的地。
可是誰也不要把這兩位顯赫的使徒分開。二人都度過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二人也將要達到若望所象徵的生活。就象徵而論,前者跟隨基督,後者留在世上。由於信德,二人都忍受了這苦世的痛苦,也都期待著將來天堂的福樂。
不僅他們二人如此,而且整個聖教會──基督的淨配也是如此:它必須從現世的考驗中得到解脫,而後生活在天上永久的幸福中。伯多祿和若望象徵了這兩種生命,每人象徵其中之一。但是事實上,二人都藉信德,暫時地度過了第一種生活;二人也都藉面見天主,永遠地在享受第二種生活。
既然所有聖人都不可或分的屬於基督的身體,為了領導他們渡過今生的驚濤駭浪,使徒之長伯多祿接受了束縛和開釋罪過的天國之鑰。同樣,為了滿足諸聖的願望,為了使他們認識來世最密切生活的最深處,聖史若望便靠在基督的胸前。
因此,不僅伯多祿一人,而且是整個教會,束縛或寬恕罪過;也不僅若望一人,在泉源中,就是在主的胸中暢飲。他曾以言語昭示我人:聖言在太初就與天主同在,而且就是天主,還有其他有關基督的天主性,和天主三位一體的卓越真理。這些真理,便是他將在天國中面對面所要瞻仰的,而他現在應該在模糊的鏡子中加以窺視。吾主也親自把若望福音廣傳到世界各地,好使所有的信友,都按能力的大小,在福音中暢飲。
對答詠 伯前5:10;格後4:14
領:那賜予萬恩,並在基督內召叫了你們,進入他永遠光榮的天主,
答:在你們受了少許苦痛之後,必要親自使你們更為健全、堅強、穩固。
領:我們知道那使主耶穌復活的,也要使我們與耶穌一起復活。
答:在你們受了少許苦痛之後,必要親自使你們更為健全、堅強、穩固。
結束禱詞
上主,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使萬民按照你聖言的許諾,藉福音的傳播認識真理,得到聖化而成為你的義子。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結束詞
領:請讚美上主。
眾:感謝天主。